贝多芬的pathetique (经典西乐介绍)
Kannisky
2010-09-26
老吾:
最近我突然开始猛听贝多芬的pathetique, 这曲子贼难,要想弹出扑朔迷离的感觉,除了指头上的功夫以外,主要是对速度和脚底下踏板的使用要求非常复杂。第一乐章的前20个小节是Introduction, 速度很慢,等到进入快速之前出现半音的下行,为了让每个音在下一个音出现之前不间断,就要使用踏板,但是因为弹奏速度快,如果踏板踩下去一直不放开,听上去这些音就混在一起了,所以只能象在冰雪路面上开车一样,刹车时得不断地反复踩,不能一脚踩到底不放开,每次只能踩一点儿,听着象汽车上的ABS吧,那就对了,这一个小节就这么折腾。后面快速的地方要求速度要非常准确,虽然贝多芬后来就出现了浪漫派音乐,对速度的要求已经不那么过分了,可是这首曲子弹得好坏主要因素评价之一就是看演奏的人能否把速度掌握的perfect。我也侃不清楚了,给你自个儿欣赏吧。
Gould 弹的“悲怆”,是我至今听到的最干净利索的,不愧为大师。
Kannisky 男装:
说实话,你送的那些下酒菜还真挺爽口的,但前三杯老酒没喝得爽透。因为我昨晚老想着在微网有缘和自己说过话的朋友们,心绪起伏,没法玩笔耍墨。后来听了青青小草送给外科医生和你的音乐,一中一西,正如你说的,两个作品的内涵都有一股冷韵,听着听着,心中的愁绪也就稀疏多了。人一高兴,酒味又变了,这就是典型的自作多情作祟也。
奇了怪了,我最近也在听很多贝多芬的曲子,但我从这些曲子的欣赏中想得更多的,是贝多芬悲伤痛苦的童年。我一直就相信天才人物是被造化投胎而来人世间的。就拿贝多芬来说,他爹是一个没有多少天赋的歌手,成天酗酒,而且有强烈的迫害狂症,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小贝。小贝的妈就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女佣,不可能给小贝任何艺术启蒙。而她就是被造化选中了,让贝多芬借她的身体投胎转世,把音乐灵魂的神光普照苦难的人类,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
贝多芬的童年真的好苦,他不像莫扎特那样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他的人生是从悲惨孤寂开始的,四岁就被他爹关在家里练琴,还不时要受到他爹的痛骂恶打,十一岁就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请原谅,我说不下去了,触动了我的软肋。但天才就是天才,不管生活多么残酷,贝多芬从来没有厌倦音乐。东方佛法说,人有六根,最聪慧的是耳根。但造化赐予贝多芬的是音魂,这就是为什么他双耳失聪后,还能随心而作曲的原因。我坚信:贝多芬到人世间来是富有造福于人类的使命的。吾临天下。
老吾:
非常喜欢你讲的贝多芬的故事,这人真是天才,可就是老不着人喜欢,他一生之间搬家无数次,主要是因为他一做曲就头脑发热,为了cool down,这老兄只能用冷水浇头,他这这么折腾,楼下人受不了呀,他上面一写“月光”,楼下就得跟着洗澡,这谁答应呀,后来有一回,楼下的真急了,拿大棍子冲着天花板,玩命地往上“咣、咣、光”撞了三下,结果,这到好了,贝多芬立刻把这三声给写进第五交响曲,“贝五”开始的那三声就是楼下来的(哈.....别当真,这三句是胡侃,不过楼下人不高兴老从楼上漏水是真的,后来好像是靠街道上给解决了。)贝多芬一瞧,他这刚想写点什么,楼下就要地震,得,心里一害怕,般吧。结果没事就搬家,闹得连个稳定的住处都没有。住处没有就算了,连媳妇也没有,一老光棍子,结果57岁就让老天爷给收了。你再瞧那Mozart,更邪乎,每天写出来的新曲子,别人花一辈子时间还不一定能赶上,当时在维也纳也是,正天招惹是非,结果呢?35岁,升天了。想起这些我心里就念叨中国文化的伟大呀 - 中庸,人活着最好就是中庸,跟街坊四邻最好都和平相处,相敬如宾,一亩二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当个平头百姓,别跟贝多芬学,没事老折腾街坊,这才中用 - 能多活几年,是吧。
本页被读过2862次。This page has been viewed 2862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