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到主页

无名小卒的博客







登录名


《微坛经典回顾之二十九》音乐达人聊爵士乐(1)


2010-05-24


[老溜号♂ 2010-03-11 06:02:31]
(主)3156.桥Shai#3091.外科医生#3113
说到国际象棋,哪位给讲讲那威力无比“女皇”的来历? 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喜爱的。与棋牌相关的歌《The shape of my heart》。“管够儿”老师那有歌词。


[毕静♀ 2010-04-19 18:23:47]
(Dandelion)94.敢问天籁/88: 我想我能领会你的用心. 谢谢你给我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你问我最喜欢微风哪首歌曲,我挑来挑去,挑出了两年前的出品[ Bakawali ],对不起微风和TIM :(L

这首歌微风先作的曲. 爵士味是又正又浓;而TIM和venchael 填的词,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微风的演唱, 更是充分地发挥了他音域宽广, 表现力强的特点, 处处搔到听众的痒处。

前奏的钢琴一起,沉重的情绪就将听众紧紧抓住了,而打击乐(是爵士鼓吧)产生的节奏,让人有种沉静而非绝望的感觉,边听“Bakawali”的柔声倾诉边深思;当微风唱到“tonight I am no longer weeping”我的喉头梗住了,及至“Can't you see I am longing, oh longing”, 眼泪止不住往外流了,且越往后心越痛;第二段一改前面的情绪,加了些轻快的和弦,使人开始有了启盼. 这回有wings了, 真的不再抽泣了; “waiting for this moment coming”, 仿佛可以听见逐渐加快的脚步声;当微风用他的最强音唱出“before I am leaving” 时,爱人已经跑近,我们的心跳与所有乐器同步,而Bakawali则突然瘫软了,倒在了爱人的怀里,唱出了“Love me!”

我爱这首歌的另一个原因是她特别好记,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有时不知不觉就唱起来了,以为是其他经典的爵士曲。这样的歌,我可以重复地听,不像有些歌,听一两句就得跑过去关掉。

最后还有一点想小声说出来,这歌使我产生一个奢望:说不定将来有一天,蜜蜂组合会有无数西人蜂蜜,到时微网就热闹了!苦了我们这些只懂英、汉语的。一江春水、老溜号们该多得意呵!

[敢问天籁♂ 2010-04-20 08:43:17]
(主)3930. 在《Dandelion》一栏对毕静#94的回应:

我不知道你是听完了“我爱微风”先生的所有作品,还是挑选听的。在你的帖子里没有提到这点。但对你尊重我的心愿,认真去品赏音乐作品,我在此深表谢意。

虽然你最喜欢的《Bakawali》不是我的首选,但我很喜欢爵士乐。我和爵士乐结缘是在纽约曼哈顿的Blue Note 俱乐部。后来,常和几个发烧友去那里,在灯光脢暗、乌烟瘴气、人头簇簇的小俱乐部里,饱享爵士名歌手们的精彩表演,接受纯正经典爵士乐的美育。

[吾临天下♂ 2010-11-16 20:14:28]
(主)7817.
我爱微风,

休闲之际,有时间听了很多音乐。下面这首特别的爵士乐送给特别的你。这位“酷” 派爵士的传奇人物Paul Desmond的中音萨克斯风演奏让我迷上了爵士乐,一迷就是不堪回首的三十年。


[我爱微风♂ 2010-11-17 15:47:21]
(主)7821. 谢谢吾临天下#7817!萨克司的最高境界也许就是这样了,似乎像自己的嗓子一样运用自如,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三十年前,我才刚刚接触到西方音乐,当时,大部头的交响乐听不懂,肖邦的钢琴曲和保罗的轻音乐倒是很对我的胃口,还不知道爵士乐为何物。真正接触爵士乐是来了美国之后的事。不过,我还从来没有去过新奥尔良,久闻那里是爵士乐的麦加,什么时候去感受一下。

[老溜号♂ 2010-11-18 11:38:55]
(主)7825. 我爱微风#7821. 吾临天下#7817,
据说这Jazz可分为Chicago and New Orleans两大风格。细节俺说不清。哪位音乐高手给讲讲“普及课”?

[吾临天下的球童♂ 2010-11-18 13:45:46]
(主)7826. 老溜号,吾临天下还在休假,他让俺把有关爵士乐资料给你送来,请慢读。

概述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名叫爵士乐[1]的音乐,具有显著美国特色的音乐从默默无闻、起源于民间的音乐发展成为美国本土产生的最有份量的艺术种类。如今在全世界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聆听和演奏它。爵士乐以如此众多的形式出现,而且每一种形式都相当重要,都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及独具的魅力而流传至今。如果要欣赏各种爵士乐,体会其中种种乐趣,就不能不需要拥有开放的态度,兼容并听。
寻根溯源
  19世纪期间音乐是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们表达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从19世纪末开始,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而且保留了集体即兴创作的特点。这种传统与新居住地的音乐——大部分是声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
  最有名的非洲—美洲音乐是宗教性的。这些优美动人的歌曲白人也听,不过比乡村黑人教堂里演唱的这类歌曲多一分上流社会的味道。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更准确地说是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而不是对二十世纪起初十年中著名的Fisk Jubilee Singers的音乐中宗教性的继承。
  其它早期的音乐形式包括可以追溯到蓄奴制时代的做工歌曲、儿歌及舞曲,这些都成为重要的音乐遗产,特别要考虑到在当时的制度下,音乐活动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
爵士乐特点
  爵士乐相较于其它音乐,其自身有很多独特之处:
1)即兴演奏或者是演唱
2)运用布鲁斯音阶
3)爵士乐节奏的极其复杂性
4)独有的爵士和弦
5)独特的音色运用

发展历史

布鲁斯的诞生
  
在蓄奴制被废,黑奴得到解放以后,非洲—美洲音乐的发展很快。军乐团所弃用的乐器加上新获得的迁徙自由形成了爵士乐的根底:铜管乐、舞曲、布鲁斯。 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简单说明一般布鲁斯的特点就是:它以每八或十二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mi”音及“si”音降了半音。实际上,布鲁斯是作为与宗教音乐相对应的一种世俗音乐形式。
铜管乐队和拉格泰姆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舞曲乐队及音乐会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在该时期,拉格泰姆(Ragtime)开始形成。虽然拉格泰姆主要是在钢琴上弹奏,但是一些乐队也开始演奏它。拉格泰姆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 1898年到1908年,但它的时间跨度实际很大,影响绵延不绝。最近,它又被发掘出来,新的"拉格泰姆"特征是旋律迷人,大量使用切分音,但它的布鲁斯因素几乎荡然无存。拉格泰姆与早期爵士乐联系密切,但可以肯定的是拉格泰姆节奏较为稳定。
  拉格泰姆最有名的作曲家是Scott Joplin(1868-1917)。其他有名的拉格泰姆大师包括James Scott、Louis Chauvink Eubie Blake(1883-1983)、Joseph Lamb等,其中后者虽然是白人,然而他完全吸收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内涵。
进入爵士时代
  拉格泰姆,特别是淡化爵士色彩的通俗风格,其娱乐对象是中产阶级,为正统音乐人士所不喜。爵士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但当时还不叫“爵士” (Jazz),它最初被称为Jass,首先出现在美国南部城市黑人工人居住区内。和拉格泰姆一样,爵士乐最初也是作为舞曲出现的。最早成为早期爵士乐同义词的城市是新奥尔良,这种说法有几分真实,但也有几分夸大。
新奥尔良:爵士乐的摇篮
  新奥尔良在爵士乐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在这里,对爵士乐早期的历史研究及记录比在其它地方都进行得更加深入。在1895年到1917年这一段时间里,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比起其它地方可能是种类更多、更好,但这绝不意味着新奥尔良是产生爵士乐唯一的一个地方。在每一个有相当数量黑人聚居的美国南部城市所产生的音乐都应被视为是早期爵士乐的一种。如在孟菲斯就出现了W.C.Handy(1873-1958)这样一位布鲁斯作曲家和搜集者。其它城市还有亚特兰大、巴尔的摩等。
  当时的新奥尔良显得卓而不群得益于其非常开放及自由的社会氛围。不同信仰及不同种族的人可以相互联络,因此在这种容易沟通的环境下的音乐传统十分丰富,有法国的、西班牙的、爱尔兰的及非洲的。这样,新奥尔良成为孕育爵士乐的肥沃土壤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如果说新奥尔良是爵士乐诞生之地的这种说法虽有夸大,但还不失几分真实的话,那种关于爵士乐是诞生于红灯区的说法则完全是胡说八道。虽然新奥尔良的确曾经使娼业合法化并因此产生了几座全美国最精致和有品位的“运动屋”,但是在这些地方所演奏的音乐如果有也只是钢琴独奏而已。实际上,人们第一次听到爵士是在与此颇不相同的场所。
  当时,新奥尔良引人注目的是有许多社团及兄弟会式的组织,它们大部分资助或雇佣一支乐队以在不同的场合——如室内或室外舞会、野餐会、商店开张仪式、生日或周年纪念派对上演奏。当然,演奏爵士乐也是葬礼队伍行进的一个特色,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根据传统,乐队集合在教堂门口,演奏着庄严的进行曲及悲伤的圣歌,带领着葬礼队伍向着墓地徐徐前进。在回来的路上,人们的步伐加快,轻快的进行曲和拉格泰姆代替了挽歌。这种列队行进总是能吸引很多人观看,在爵士乐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那些小号手及单簧管手们就是在此时一展其创造天分,而鼓手们也打出了富于节奏性的节拍,这成为使拍子变得"摇摆"的基础。一般地说,爵士乐都是二拍子的,每小节两拍或四拍。这种二拍子的节奏背景在低音部始终存在,使得爵士乐有一个稳定的、规律的节奏基础。在节奏性低音的上方,则是重音位置不规则的旋律、和声和对位声部,它们惯常使用的切分音效果与规律的低音声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艺术特色
  
在爵士乐的曲调中,除了从欧洲传统音乐、白人的民谣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个性的是“布鲁斯音阶”(关于这种音阶的结构,我们将在有关布鲁斯的部分专门介绍),而爵士乐的和声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种变化和弦,其中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由布鲁斯和弦带来的。
  爵士乐在使用的乐器和演奏方法上极有特色,完全不同于传统乐队。自“爵士乐时代”以来,萨克斯管成为销售量最大的乐器之一;长号能够奏出其他铜管乐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诞的滑音,因而在爵士乐队中大出风头;小号也是爵士乐手偏爱的乐器,这种乐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产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区的几个音几乎成了爵士乐独有的音色特征;钢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后来出现的电吉他则以其打击式的有力音响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据重要地位。相反,在传统乐队中最重要的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对次要一些;圆号的浓郁音色在管弦乐队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对于爵士乐队来说,它的气质太温顺了,几乎无人使用。在管弦乐队中,每件乐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尽量溶入整体的音响之中,在爵士乐队中却恰恰相反,乐手们竭力使每一件乐器都“站起来”。
  乐队的编制很灵活,最基本的是两个部分——节奏组与旋律组。在早期的爵士乐队中,节奏组由低音号、班卓琴和鼓组成,后来,低音号和班卓琴逐渐被低音提琴和吉他所取代,钢琴也加入进来。在30年代,兴起一种舞曲乐队,当时称为“大乐队”,它有三部分组成:节奏组、铜管组和木管组。节奏组使用的乐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钢琴和鼓;铜管组常见的编制是三支小号和两支长号,但这个数目并不固定;木管组通常由四五支萨克斯管组成,每个人都兼吹单簧管或是别的木管乐器,如果编制是五支萨克斯管,一般是两支中音、两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还有一种商业性的(有时也称为“甜美型”、“旅馆型”等等)的乐队,编制与“大乐队”差不多,但萨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组会较多地使用其它的乐器(如长笛、双簧管),有时还加上三四个小提琴,在商品录音带中经常可以听到这类乐队的音响。
  与传统音乐比较而言,爵士乐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发音方法和音色,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们绝不会将它们与任何传统音乐的音色混淆。这些特殊之处大多来源于用乐器或人声对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们有机会听到真正的黑人田间歌曲和灵歌,就会发现那些由粗嘎到圆滑、由窒闷到响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蛮到抒情的大幅度的变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动人心魄。而在爵士乐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声、高叫和呻吟,突出了这种感觉。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异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颤音。我们知道,所谓颤音是音高(有时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规律的变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这种变化而产生富有生命力的音响效果。
  爵士乐中的颤音是有变化的,变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宽,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爵士乐手们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用乐谱来详细记录的,有经验的爵士乐手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类的方法、尤其是这种观念,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这些效果“制造”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由于即兴的传统和技巧的个人发挥,爵士乐是由作曲家和乐手共同创造的。受过传统教育的音乐家之所以很难表演爵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培养出这样的特殊的音乐观念。如果我们细心地比较一下真正的民间歌手和受过正规训练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别,对此中的含义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
  从爵士乐诞生之初,它就吸引了众多的转业作曲家。1920年,美国指挥家保罗•怀特曼组织了一支著名的乐队,将改编的爵士乐作品带进了音乐厅。这种新潮流引起了许多“严肃”的爵士乐爱好者的激烈反对,然而,正是从这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和欧洲家喻户晓,受到广泛的欢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在这时诞生,为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怀特曼乐队的作曲家格罗菲。按照手稿上的记录,写这部作品只用了三个星期,演出后几乎是立即引起轰动。欧洲作曲家也有许多以爵士乐为基础或是受爵士乐影响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钢琴曲《丑黑怪步态舞》(1908)、《游吟诗人》(1910)、《怪人拉维纳将军》(1910);拉威尔的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慢乐章(布鲁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独奏乐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协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内乐第一号》(作品24,无调性)和钢琴组曲(1922)。

[吾临天下的球童♂ 2010-11-18 14:21:35]
(主)7827. 老溜号,刚来路上,一美女走过,君子好色瞅了一眼,手上的资料掉了几张,现补上。对不起,别跟吾先生说哈。

种类

蓝调(Blues)
  蓝调音乐的产生是为了抒发演唱者的个人情感,顾名思义,这种音乐听起来十分忧郁(Blue)。这种以歌曲直接陈述内心想法的表现方式,与当时白人社会的音乐截然不同。蓝调音乐最重要的作曲家即是W. C. Handy,这位1873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蓝调之父”,创作了许多知名的蓝调音乐,例如:St. Louis Blues、Yellow Dog Blues、Aunt Hagars' Blues、The Memphis Blues、Beale Street Blues。

繁音拍子(Ragtime)
  是一种采用黑人旋律,依切分音法(Syncopation)循环主题与变形乐句等法则,结合而成的早期爵士乐,盛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後。其发源与圣路易斯与纽奥尔良,而後美国的南方和中西部开始流行,它影响了纽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的独奏与即兴演奏风格。繁音拍子後来发展成结合流行音乐、进行曲、华尔滋与其他流行舞蹈的型式,因此繁音拍子的歌曲、乐器管弦乐队编制的曲目陆续出现,它不但在黑人乐手与乐迷间流行,也被美国白人中产阶级所接受。

新奥尔良传统爵士乐
  (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 这种乐风的组成元素,就如同美国是一个民族文化大融炉那般复杂、多元化,它包括:蓝调、舞曲、进行曲、流行歌曲、赞美诗与碎乐句(Rags)等音乐元素,以对位法(Countpoint)与繁音拍子的切分音法等主体性音乐创作为动力元素,结合大量独奏、即兴装饰性演奏与改写旋律核心为要件所展现出来的音乐体系。纽奥尔良传统爵士乐队以小型团体为主,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短号、黑笛、萨克斯风与伸缩喇叭;伴奏乐器则有:大号、班卓琴、贝斯(常以拨奏为主)、小提琴、鼓和钢琴。它们经常多部同时进行对位吹奏,制造出一种热闹、欢乐气氛。

ODJB (The 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在1917年灌录爵士乐唱片的白人五重奏乐团,它的五位原始成员全部出生在新奥尔良:Nick LaRocca(领导人、短号)、Larry Shield(竖笛)、Eddie Edwards(伸缩喇叭)、Tony Sbarbarl(鼓)和Henry Rags(钢琴)。ODJB在芝加哥逐渐窜起後转到纽约发展,并在当地造成轰动。但是缺乏创造力、只迎合大众口味的乐风,很快的遭到新一辈天才爵士乐手们的挑战,并于20年代中期解散,走进爵士乐的历史。

狄西兰爵士乐(Dixieland)
  这是1917-1923年间,在新奥尔良与芝加哥等地的爵士好手发展出来的早期爵士乐风,它也是纽奥尔良传统爵士乐的一个分支。 Dixieland的英文原意是军队露营之地“Dixie's Land”,因此可想而知它与进行曲等音乐有关。这种风格的取材大都来自蓝调、进行曲,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甚至某乐曲的某一小乐段,都可以拿来加以延伸、推展,这便是即兴演奏的滥觞。有的爵士乐历史学者将“白人”乐手演奏的“New Orleans Traditional Jazz”称为狄西兰爵士乐;而黑人演奏的“NewOrleans Traditional Jazz”则称为纽奥尔良传统爵士乐。
  
大乐团(Big Band)
大乐团时代大约是起源于20年代中後期,以艾灵顿公爵( DukeEllington)、贝西伯爵(Count Basie)、班尼固德曼(Benny Goodman)等人为主的爵士乐风格,它不只兴盛於30年代中期的摇摆乐时期,40年代中期的咆哮乐、50年代的酷派爵士乐及改良咆哮乐、60年代的自由爵士乐、70年代的爵士/摇滚融合乐,乃至80年代的新咆哮乐中,都找得到它的踪迹。大乐团的编制一般在10人以上,涵盖3支以上的小喇叭、2支以上的伸缩喇叭、4支以上的萨克斯风及贝斯、吉他、鼓和钢琴等伴奏乐器,透过这个大型组织,演奏各种爵士乐风的曲目。

摇摆乐(Swing)
  最早起源于1930年前后,在1935-1946年间达到巅峰,其中最能代表这个乐风的则是「摇摆乐之王」班尼固德曼所领军的六重奏 (Benny GoodmanSextet)。20年代中後期,爵士大乐队在美国各主要都市的夜总会、舞厅等场所大受欢迎,许多年轻乐迷都被吸引到此地玩乐,因此需要更多适合跳舞的音乐,来满足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与中产阶级。摇摆乐後来随着艾灵顿公爵大乐团的脚步,演变成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队和演奏会音乐(如:艾灵顿公爵每年定期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摇摆乐因适合於跳舞,每小节有四拍,因此又被称为「四拍子爵士乐」。

比波普(Bebop or Bop)
  以字面上看,咆哮乐是一种吵杂喧闹的爵士乐,它的英文原名Bebop、Bop或Rebop在40年代初期萌芽时都有人使用,Rebop可能源自拉丁美洲一些乐队吹奏的曲目“Arriba”(哭叫的),但现在已无人使用了。咆哮乐是一种反叛性的爵士乐,它不只承袭纽奥尔良爵士乐与摇摆乐的传统音乐元素,并在创作概念上创新、突破和革命。它最重要的特质是在于强调高度变化、富层次感的节奏部,同时,咆哮乐手也发明新的和声,以更自由宽广的空间,发挥音乐上的潜力与创造力。咆哮乐的的代表人物是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Thelonious Monk等人,早期以小型爵士乐团为主流,後来也有大乐团的演出。

酷派爵士乐(Cool Jazz)
  一般而言指1949-1950年间,由小喇叭手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所领导的九重奏为Capitol唱片公司灌录的专辑《Birth of the Cool》所代表的乐风,它的诞生使主流爵士乐风,从咆哮乐风的“热”,转向另一个反方向酷派乐风的“冷”,这是一种180度大逆转的历史性发展。酷派爵士乐代表一种内敛自省的情感,它是一种轻柔、清凉与抒情的含蓄情愫;它的音色不如一般铜管器那样亮丽夺目,取而代之的是柔和优美。若说咆哮乐是代表热情奔放,那么酷派爵士乐就是内敛自省。 简而言之,酷派爵士乐是对咆哮乐的反抗与检讨,同时也唤醒美国西岸一些白人乐手的自觉运动,形成一股新兴的爵士乐潮流-西岸酷派爵士乐(West Coast Cool Jazz)。而酷派爵士最著名的作品,即是迈尔士戴维斯五重奏的“KIND OF BLUE”。改良咆哮乐(Hard Bop) 50年代中期,当很多人对平淡无力、让人昏昏欲睡的酷派爵士乐感到疲倦时,一度曾经失势,并趁机卷土重来的爵士势力改良咆哮乐正式诞生。改良咆哮乐是一种激烈紧张、困难演奏的爵士乐风格,它的代表性乐手和团体是:鼓手亚特布莱基(Art Blakey)领导的五重奏“爵士信差”(The Jazz Messengers)和MaxRoach的“Clifford Brown”五重奏。也有人把“Hard Bop”译成“硬式咆哮”。改良咆哮乐有较和谐的音调、较明确易懂的旋律、较少的即兴独奏,并且加入大量的蓝调、教堂圣乐和声,尤其更强调鼓的节奏脉动。 50年代後期,改良咆哮乐发展成二个支派:与灵魂、福音音乐结合的“灵魂爵士乐”(Soul-Jazz);而结合节奏蓝调、摇摆乐、灵魂音乐的一派,则成为“放克爵士乐”(Funk)。

自由爵士乐(Free Jazz)
  此乐风是以创始人Ornette Coleman在1960年灌录的专辑《Free Jazz》为名,同期的代表人物包括Cecil Taylor和Albert Ayler等人,后期的倡导人则是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自由爵士乐是舍弃在它之前的爵士乐和弦结构,重新建立自己一套松散、自由的集体即兴演奏方式的音乐型态。它不照本宣科,不重覆叠句和变化不定的进行速度,如此展现出的音乐风格常夹杂着人声的哭号、小喇叭或萨克斯风的乐器悲鸣。自由爵士乐的诞生有其政治上与种族上的背景因素,因为它曾是黑人争取人权与自觉运动的战歌,因此与60年代初期黑人民权运动息息相关。
摇滚爵士乐与融合爵士乐
  (Jazz-Rock & Fusion) 60年代中期,摇滚乐天王“披头士”受到乐迷的热烈欢迎,并逐渐侵蚀爵士乐的江山。在无法抵挡这股强大的新音乐潮流,并挽救日渐走入死胡同的爵士音乐,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就以加入摇滚乐作为策略,推出2张结合摇滚乐节奏、电子乐器和爵士乐的成功专辑《In A SilentWay》、《Bitches Brew》,为爵士乐开启一个色彩缤纷的崭新大门,透过这扇大门,所有的音乐素材都能被融合在一起。随着Miles Davis所代表的摇滚爵士乐风开启之後,随之而起的就是所谓的“融合乐”(Fusion),直到80年代所有有关此类型风格的爵士乐,被称为摇滚融合爵士乐(Jazz-Rock-Fusion)。

新咆哮乐与后现代咆哮乐
  (Neo-Bop & Post-Modern Bop) 80年代,除了融合爵士乐与一息尚存的自由爵士乐之外,爵士音乐的发展,似乎已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欲振乏力的爵士乐已经失去它原有的焦点与重心。面对一个每一种音乐型态都被先辈们探涉过的局面,让80年代的爵士乐手们只能重新回到过去,从经典爵士乐中找寻新的题材和创造灵感。在这一波风潮中,以小喇叭手温顿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为首的回规传统热潮中:一个以咆哮乐风为基调,有纽奥尔良爵士乐、摇摆乐与灵魂乐色彩,高度强调演奏技巧与典雅旋律的所谓“新古典主义”或“新咆哮乐”被制造出来。新古典主义是80年代爵士乐的主流风格,但还有新的爵士乐风会成为90年代的爵士乐风格,或许就是“后现代咆哮乐” (Post-Modern Bop),这就有待事实去验证了。

波萨诺瓦(Bossa Nova)
  提到波萨诺瓦,又要将爵士发展的里程又提前到“摇摆大乐队”时代,“摇摆大乐队”受到经济萧条而难以生存,实际上成为了“摇摆小乐队”。“摇摆小乐队”结合了诸如加力索(calypso)、曼波(mambo)、索沙(salsa)、恰恰(cha-cha-cha)等拉丁音乐音乐元素催生了“拉丁爵士”。波萨诺瓦改变了“拉丁爵士”中巴西风格的强烈节奏,用轻快自若的节奏与演唱引人入胜。波萨诺瓦的含义中,bossa为才华特殊的含义,nova 为葡萄牙语,意为无拘无束。波萨诺瓦可以解释为无拘无束有创意的爵士乐。 融合爵士(Fusion):60年代末,全球掀起摇滚浪潮,年轻人都痴迷摇滚乐,摇滚开始侵蚀爵士乐的领域。Miles Davis在其爵士乐中加入了摇滚乐,产生了“融合爵士”。由于融合爵士同时吸收了爵士与摇滚的概念,所以也称做“爵士摇滚”(Jazz rock)。融合爵士早期有2中形态,一种以歌唱为主,器乐部分以管乐来即兴演奏,另一种是以纯乐器作为演奏单位,加入爵士曲风。

方克(Funk)
  一种结合现代爵士乐与早期黑人音乐形式,如福音音乐、蓝调等乐风。

后波谱(Post-modern Bop)
  80年代爵士乐的发展又一次开始衰退,爵士乐手开始重新回到过去来吸收创作灵感和找寻创作题材。在此种回归风潮下,Wynton Marsalis创造出以比波谱为基调,有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乐、灵魂乐色彩,高度强调演奏技巧与典雅演奏旋律的乐风,这类风格被定义为“后波谱”。后波谱可以说是比波谱与自由爵士的再度流行。

酸爵士(Acid Jazz):
  酸爵士于80年代诞生于英国伦敦舞厅,是一种动感而流畅的音乐,形成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爵士乐与商业结合,以打开爵士乐市场,让更多的人喜欢爵士乐。酸爵士柔合了60年代到70年代的方克爵士、嘻哈乐、安魂音乐,内容有点迷幻,有点hip-hop。
现代爵士(Modern Jazz)
  多半是用来形容4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的爵士乐风格,但不包括自由爵士在内。

谈到爵士乐的精髓,千言万语一句话:撩动人心、悱恻缠绵的韵味。不论是哪个年代、哪位歌手、哪种音色、哪种风格,凡能牵魂荡魄的作品,都会有无穷的生命力。那种以灵魂乐作为基调,搭配蓝调音乐里的技巧,用稍微迷幻的编曲,来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里,飘散的淡淡愁情,丝丝伤感,这类作品更具心灵的震撼,让人百听不厌。

中国音乐人玩爵士乐的不少,但能唱爵士歌曲的还真是寥寥无几。几年前,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的酒吧,和几位国内著名的音乐人一起,欣赏南方一位女歌手的演唱。这位女歌手迷人的声音和掌握得宜的唱法,给我印象极深,至今难忘。我问好友谭盾,中国音乐人才济济,为什麽好的爵士乐歌手少之又少?他说,爵士乐毕竟是西方文化的玩意儿,我们是在学习人家。我想也是,掌握技巧不难,难得的是那股韵味!

正因为是在学习人家的玩意儿,就凭这点,我不得不佩服“我爱微风”先生。当我第一次与他的歌声相遇时,正像“吾临天下”说过的,有一种等了很久的、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他的音乐和歌声散发出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他的才华和嗓音让我惊喜和倾爱。最令我感动的是,在他的音乐创造过程中,他总是在探索、在尝试、在创新。他在试图为自己开拓音乐新领地、提升艺术境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美之享受和熏陶。

对于“我爱微风”先生的第一首英文原创歌曲,而且是地道的爵士乐,我于心不忍去拿放大镜或显微镜作点评。其中的毛病当然很多,比如,过于强调发音而唱得有点放不开;歌词和乐曲的融合性不够,显得有点散开运行;乐器的配合也欠缺浑然完熟的效果。但是,对一位如此勇敢地闯进音乐的新领域、虚心学习并大胆尝试者,那些缺点真的是微不足道!“老子也来玩一把这西洋玩意儿如何?”就凭这股豪气和帅劲,“我爱微风”先生在中国人的爵士乐坛首创奇功。感谢造化赐予了中国人又一个音乐奇才!

[老溜号♂ 2010-04-20 11:27:30]
(主)3931. 敢问天籁#3930.
顺着先生的“爵士乐”话题,俺来冒一泡。N年前曾问过不少“美国人”,什么是美国音乐? 大多回答是Jazz。咱不是太懂,只是喜欢。欣赏那种随意的旋律和极具特性的配器,小号、吉他、萨克斯、大贝斯等等。一次驾车环绕Florida,听者 local radio里的smooth Jazz,让俺潇洒了三天。真正的现场观赏是在New Orleans的酒吧里,一杯啤酒,一只雪茄,一晚上的live Jazz,令人留连忘返。三次去New Orleans,次次Jazz。这些都是谈乐曲。Jazz的歌曲,以前曾转贴过(#3156) Sting & J. Groban 演唱的《The shape of My Heart》

“谈到爵士乐的精髓”,俺觉得有必要寻找一下Jazz的发源。是源自于非洲后裔,还是土著人的遗产? 这需要我爱微风、敢问天籁、青青小草、老侃和其它高手给俺和大伙儿讲讲了。

俺的结束话是,我爱微风,身在美国,玩一把Jazz,天时、地利、人和,why not?!

[老溜号♂ 2010-04-20 12:21:44]
(主)3932. 续3931
晚饭时和儿子提起Jazz,他随口给俺上了堂大课,听得俺和老伴目瞪口呆。先是一串乐手和乐队的名字,俺只能摇头。接着从Jazz、Blue、 Soul的联系、意大利音乐家对Jazz的早期发展、到希特勒对Jazz的利用、很多美国乐师战后到英国发展Jazz…。又被儿子教育一回;-)

下回俺除了“如何教育孩子”,还能侃点“孩子教育老子”,不知还有哪位老爸老妈感兴趣。

[老侃♂ 2010-04-20 13:06:12]
(主)3933. 老溜号 / 3932

Jazz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先谢谢了。我当年曾经做过一些研究,现在根据记忆写多少算多少,错误难免,欢迎指正。

要说Jazz就免不了要提到New Orleans 的 French Quarter 附近Louis Armstrong Park中的 Congo Square,有人说这是美国黑人音乐的发源地,是因为当年黑奴制时期,New Orleans 是黑奴的进口地,也是贩卖市场,当地有大批黑奴,这些人在周末有机会就聚集在Congo Square互吐乡思之愁,也一起弹奏黑人的音乐,这些音乐没个固定的乐章,也没有事先写好的乐谱,这些黑人乐手完全是凭着感觉和默契配合演奏。后来从 New Orleans 一些黑人乘船,沿密西西比河北上,一部分留在St Louis, 一部分继续往北从陆路来到 Chicago,后来又从芝加哥到了New York City, 因此研究Jazz音乐的人必须了解这三个城市。 Chicago 北面Sharidon St 和Lawrance 附近现在还有几家爵士音乐酒吧,周末生意还不错。

Jazz也分了好几种,我了解的不全面,但是似乎包括Blue Notes, Ragtime and Swing。 这些都是从一次大战以后到1940年代发展出来的,在1930年代以后出现了Big Band, 这是Jazz里的乐队形式,因为传统的Jazz band 不过3-5个人。Big Band 可以是12-25个人。你如果到芝加哥,问当地人那里可以看到 Big Band表演,他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乐队形式现在还保留,有些芝加哥的饭店或者大的酒吧里,有时周末还有演出。

美国作曲家George Gershwin是我知道唯一的一个把爵士音乐写进交响乐的艺术家。以下是他做的“Rhapsody In Blue”, 这首曲子开头的单簧管非常困难,也非常出名,钢琴部分更不用说了。个人观点,这首曲目演奏的最好的芝加哥交响乐团(CSO),这个乐团也是世界上10个最好的之一,以管乐和极度音准出名。

“Rhapsody In Blue” by: George Gershwin (演奏:CSO)


[毕静♀ 2010-04-20 13:37:52]
(主)3934. Waiheke Island

老侃、老溜号、(老?)敢问君:

Jazz、黑人、新奥尔良,在我是跟 [ 飘] 连在一起的,从今天起还跟你们几位联系起来了!

提起爵士乐,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去处:Waiheke Island 。每年四月的第二个星期一起,是岛上一年一度为期两周的爵士乐节,来自世界的爵士乐队、演唱家和爱好者,把这个平时很安静的小岛,变成梦幻般的极乐世界:美酒、咖啡、爵士,充彻了岛上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pubs,洋溢在空气里……

Waiheke Island的常住人口不足五千人,基本上是些文人墨客艺术家(诗人顾城和他妻子的悲惨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忙碌的奥克兰人,平日不会乘渡轮过去。可一到 Jazz Festival, 岛上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你只要去到随便哪一个酒巴, 买个套票(也就是在手腕上盖个印罢了), 就可随意进入所有的pubs听音乐.

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一位女歌手: 姣好的面容,一身传统的黑裙,声音却是那么Sexy! 我作为一个女人, 痴痴地听着, 爱得心都要碎了. 临走时买了她的CD, 可惜只碰过她一次. 听一整天的Jazz到深夜, 不想回家; 回到家又不想洗澡,不愿把手腕上的入场券给洗掉……

[No♂ 2010-04-20 14:12:34]
(主)3938. '夜上海'是我听到的第一首爵士歌.



这首'等着你回来'也算是爵士吧


[八千里路♂ 2010-04-20 15:17:50]
(主)3939. 敢问天籁(#3930)、老溜号(#3931, #3932)、老侃(#3933)、毕静(#3934, #3937)、No(#3938):读了你们关于爵士乐曲和爵士歌曲的贴子,受益非浅,算是对我的扫盲教育吧。

有个问题请教一下。微网上有如下几个爵士风格的作品:
- [旧照片] 词:Timothy,MTV:澳八。有一点爵士风格的歌曲。
- [平凡的日子] 平凡的词,平凡的曲,我的生活写照。
- [Bakawali] Timothy, Vanchael作词。原创英文爵士歌曲。
- [你的声音] 原版远方作词。第一次创作爵士乐。

后三个作品有明显的爵士风格。然而,说[旧照片] “有一点爵士风格”,我怎么一点也听不出来?



[老侃♂ 2010-04-20 16:01:45]
(主)3940. 八弟

跟你先说个秘密吧,所有我听过的微风的歌,包括“妈”歌,最容易让我掉眼泪的就是这[旧照片]还有“失去你”,你就偏偏提这歌,唉,找机会再跟你算帐吧(玩笑)。

简单说,Jazz 音乐和别的音乐一样都是有一定的格式,包括和弦,特别是节奏。版主这首歌,按照我的看法是属于Slow Jazz。版主用Jazz的特点 - 和弦和节奏,嫁接了中国式melody,实际是中西合璧,我个人感觉很成功。你觉得听不出Jazz, 可能是你习惯了萨克斯管吹出来的凄凄惨惨的美国味道的Jazz, 其实不一定非要有萨克斯管。有机会你听听slow Jazz 和smooth Jazz(youtube 上有不少), 你会发现这首就是Jazz风格。你吃过“奶油白菜”吗? 你说那道菜是西餐还是中餐?甭管是中还是西,好吃吧?我觉得这首[旧照片]就是版主做的“奶油白菜”。(微风,我对Jazz了解有限,说得不对请指正)。

八弟,先听了[旧照片],别的没心思听了,以后再说吧,抱歉。

[敢问天籁♂ 2010-04-20 21:12:27]
(主)3943. 先品赏一下《旧照片》的精华:

“能不能,回到从前,让我走进这张旧照片
我很想,告诉你,那条路,我们,都没走完
能不能,回到从前,让你走出这张旧照片
同我讲,跟你谈,让迷惑,消失在,那片蓝天”

歌手用让人无不叹服的嗓音,悠游唱出积压在每个人心底里的不痛了的隐痛。因为随着时光的流逝,痛楚慢慢减弱了,只成为一种略微伤感的缺憾。但是,即便歌声表达的是不痛了的隐痛和人生无常的缺憾,在歌曲的后段,当弦乐扬起时,我们不必再往下听,情绪已经开始波动,眼睛早已湿润了。

我相信,这首歌词要让别的作曲家谱曲,意境只会是在强烈的伤感回忆气氛中被烘托营造出来,唱得也会遥远模糊、迷离失落。但在“我爱微风”的音乐载体下,歌手的声音穿越了愁怅的情绪,出神入化地把我们的遗憾渐渐地释放出来,最后让心灵在蓝天下自由飘荡。这是何等纯良的用心和深刻的巧思啊!

我很高兴地看到,这首抒情歌曲,给当今国内的流行乐坛上,那些无病呻吟、迷茫混沌的情歌族吹去了一阵春风。不管是惊喜,还是陌生,它至少向音乐同行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情歌可以这样写,这样唱。

《旧照片》的音乐编制其实很简单:电吉他、钢琴、弦乐、弦贝司、打击乐。作曲人的自评很贴切:“带有一点爵士风格”。不过,最难拿捏的正是这点轻描淡泻、貌似简单的爵士风格。前奏至中段,Slow Jazz 和Swing 的爵士风味比较明显,但随着意境的提升、歌手情绪的转换,特别是唱到“偶尔会,拨动走音的心弦”时,我们又感觉到乡村音乐、浪漫飘扬的弦乐等元素,都被作曲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让歌喉扬声吐音的丰富生动的音乐合成体,而且丝毫不显得夸张炫耀,只是很微妙地把我们带入无比美丽,但有缺憾的尘封往事……说实话,千万别低估了这首《旧照片》,一旦进去,就难以走出,甚至舍不得离开。作曲人的功力真是了得啊!

我完全同意“吾临天下”的点评:《旧照片》是“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歌。” 所谓经典的歌曲应该是这样的:每当人们再次听它时,记忆被勾动,流下感动的眼泪,这首歌的生命又一次被完成了。宋词中的上乘之作就是在千百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文人们的泪水里经久不衰的!

[我爱微风♂ 2010-04-21 11:50:23]
(主)3946. 很荣幸能得到敢问天籁如此高的评价,但愿配得。
我对爵士乐的倾心主要源于对其和弦运用的偏爱,而和弦运用在我看来是音乐创作里最深奥的东西,经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这方面Henry Mancini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旋律抓人,更主要的是和弦的运用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个人认为他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古典大师。

[老溜号♂ 2010-04-21 15:00:18]
(主)3947.
顺着我爱微风的引路牌,看了对意大利后裔Henry Mancini的介绍,证实了儿子给俺讲的大课“Jazz和意大利音乐家及二战德国的联系”。依俺一孔之见,Henry Mancini对Jazz的突出贡献之一是把钢琴加入JAZZ。

[我爱微风♂ 2010-04-21 15:13:55]
(主)3948. 一个音乐人如果能获得Grammys奖,就是一生的荣耀了,而Henry Mancini获得了20次!

[珍惜生命♀ 2010-04-21 16:46:38]
(主)3949. 微风和各位音乐达人,

想问这首歌是不是也是Jazz? N年前听到这首歌觉得很好听。先谢过!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by Tony Bennett
http://www.cometomyfunworld.com/upload/12718932015732.mp3


[珍惜生命♀ 2010-04-21 16:54:18]
(主)3950.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Tony Bennett)

The loveliness of Paris
Seems somehow sadly gay
The glory that was Rome
Is of another day
I've been terribly alone
And forgotten in Manhattan
I'm going home to my city by the bay.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Tony Bennett)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High on a hill, it calls to me.
To be where little cable cars
Climb halfway to the stars!
The morning fog may chill the air
I don't care!
My love waits there in San Francisco
Above the blue and windy sea
When I come home to you, San Francisco,
Your golden sun will shine for me!

[老溜号♂ 2010-04-22 01:22:36]
(主)3951.
珍惜生命#3949, #3050.
这首《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by Tony Bennett,听起来更像blue。俺家领导也问你好!

[毕静♀ 2010-04-22 09:21:55]
(主)3953. 珍惜生命、老溜号,
找到这个视频,高兴S了!


[鬼子♂ 2010-04-22 09:58:19]
(主)3954. 珍惜生命, 老溜号, 毕静,
"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Tony Bennett) "

A classic American song .... Classic.

[毕静♀ 2010-04-22 10:12:14]
(主)3956. 化石: 提起Jazz 歌唱家, Tony Bennett 的脸第一个出现在脑海里. 将来说不定会变成我爱微风也未可知.

[八千里路♂ 2010-04-22 10:53:36]
(主)3959. 珍惜生命(#3949,#3950):Tony Bennett(Anthony Benedetto)是意大利裔美国人,他的长相是典型意大利式的。这首《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是他的代表唱,很好听。



[毕静♀ 2010-04-22 14:54:50]
(主)3962. 一不做, 二不休!



本页被读过3057次。This page has been viewed 3057 times.

评论: 上贴指南

用户名

性别
男(Male)
女(Female)

内容 作者 时间 ..
2.影集《伶水俐影》的背景音乐是由Dave Koz 领衔的萨克松Smooth Jazz《I believe you / 相信你》。曲调可谓圆滑,委婉,细腻。充分地听觉再现了水的灵颜和影的幻视。
老溜号♂2010-08-12 01:12:04
1.[老溜号♂ 2010-04-20 12:21:44]
(主)3932. 续3931
下回俺除了“如何教育孩子”,还能侃点“孩子教育老子”,不知还有哪位老爸老妈感兴趣。
----

记得老溜的“孩子教育老子”话题, 还在等呢。。。听着 Jazz, 听大人讲如何听小孩儿的, 好话题, 老溜, 请!
化石♀2010-08-11 22: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