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坛经典回顾之三》外科医生等聊古琴
2010-05-14
更新记录:
5/16/10:加入No的《琴·人》博客里的帖子
5/20/10:加入外科医生妈坛#4724和美食坛#670
[外科医生♂ 2009-12-03 05:39:54]
(妈)4432. NO 先生,
你的“落花有意, 流水......情???”中的空,还是不要填了,大音希声!
喜欢古琴吗?下面是古琴曲〈忆故人〉的第三段“知我”:
“慨叹参商,地连千里,天各一方,空自热衷肠。无情鱼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阳。”
“流水咽斜阳”是“无情”与“韶光”的升华境界:无悲亦无喜,或者说是大悲大喜。
[外科医生♂ 2009-12-04 06:17:43]
(妈)4530. 老侃啊,
你提议把古琴曲配上合成器伴奏, 我一下子就笑岔了气。
自古以来,古琴“曲高和寡”,绝大多数曲子是独奏,唯一可以与古琴合奏的乐器是萧,比如,NO 上传的《梅花三弄》。如果用合成器伴奏古琴,非把孔子气活过来,那真成了“顽皮猴儿曲”。
[No♂ 2009-12-03 06:14:12]
(妈)4438. 大夫, 您要上传的是这个么? --古琴曲〈忆故人〉
[外科医生♂ 2009-12-03 06:30:58]
(妈)4439. NO,不是这个,是一首由你做“总导演”的曲子,你到时候就明白了。
我是吴景略的学生的学生,算是嫡传。文革期间,吴先生在上海培养了几个私人学生,他们每次聚会弹琴都象做贼似的。
孔子当年开了六门课,其中一门是古琴,也就是说,古时候,如果不会弹古琴,不能算是“学者”。原汁原味的古琴曲被称为“天书”,并不是五线谱,或简谱。如果你有兴趣,并且告诉我怎么上传图片,我可以把《梅花三弄》的“天书”传上来。
[No♂ 2009-12-03 09:20:44]
(妈)4444. 大夫, 您忙, 我就又帮您找了, 您看还行么?
[普通人♀ 2009-12-03 10:00:36]
4447. 天哪,医生还是古琴嫡传演奏家呢,更不得了了! 我说还有"瓷"吧!慢慢"读你",慢慢挖掘, 细水长流. 我们自己也会长大,(不光喊狼来了) 有你的流水就长得更快,更好!这样我们都会不断"充电".
吴景略古琴大师的介绍在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54.htm
-----------
"吴景略对《潇湘水云》与《胡笳十八拍》这两首名曲的处理,说明他的演奏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至今许多琴家所弹《潇湘》与《胡笳》,几乎都是他的传谱。"
"吴景略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长于演奏。他融会理解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钻研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主段特点是:清丽飘逸、灵巧多变。既有柔美如歌的抒情,又有跌宕奇妙的转折,格调新颖,令人神往。他的古琴艺术造诣颇深,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 “琴坛一代宗师”。"
"他演奏的《潇湘水云》、《梅花三弄》、《普庵咒》、《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忆古人》、《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丝》、《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曲,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录制成唱片,流传海内外,受到普遍推崇。"
[外科医生♂ 2009-12-05 16:22:00]
(妈)4723. 珍惜生命,各位,
古琴与古筝的差别多多:弦数、有无琴码、音色音质、指法……网上有介绍。试试以下链接:http://zhidao.baidu.com /question/17175326.html
另外,看看这个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55509.html
讲的是蔡文姬她爹,蔡邕和焦尾琴的故事,颇有意境。
古琴不仅可以,而且经常是同时唱。我一会儿把《忆故人》的词传上来。
KOTO 我懂的不多,不敢乱说,大家还是去网上查吧。想说点网上没有的:
我喜欢古琴的原因之一: 古琴以人的手指和指甲“抚之”,古筝用王八甲“弹之”,感觉非常不同。你们当中的数学精英,有没有人一看“音位总数为245,含147个按音,91个泛音,7个散音。”就知道这些数字均为“7”的倍数的?借用“路人丙”的要求:“重新看不算,要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出来的才算。”古琴的别称之一就是“七弦琴”。
琴码与水的故事。 有一次陪一位专业古筝演奏家去逛街,在某乐器店里偶见一古筝,朋友拨弄了一下,很感兴趣,招呼店老板娘去拿盆水来,老板娘又吃惊又没好气地问为什么,朋友说现在假货充斥市场,做得跟真的似的,他得把21个琴码全都拆下来,往水里放一放,如果都沉下去的话,才会考虑买 (轻浮者,易变形走音)。当时,老板娘大概被气疯了,倒骂我们是“神经病”,朋友一点也没生气。心平气和地说:“你要是不拿一脸盆水来的话,对不起全国人民的耳朵。”……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哥俩把那古筝抬走了。
最后,想问问各位对“文姬归汉”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我的看法是:文姬归汉,对中国文化,尤其音乐的贡献固然无可估量,但是对于一个女人的生活来说,还是不归汉为好,曹操把她害苦了。(个人谬论,欢迎拍砖)
咋一听,古琴似乎很单调,用心听,韵味无穷。音位总数为245,含147个按音,91个泛音,7个散音。多数音要靠右手的指甲弹出来,不象古筝是靠“王八甲”(玳瑁)整出来的。指甲的长度硬度对音质有影响。医生的右手是用来检查病人的,指甲不能留太长。而且我这双手成天在消毒水里洗,有时看着它们,自己心疼自己,医学和古琴之间是矛盾的,我只能在二者之间找“指甲的中庸长度”,根本弹不出“绝唱”,而且是“琴剑长落寞”。
80年代,NASA 向太空发了个卫星,携带了人类、动物等声音去太空播放,其中选用了古琴曲。据说是希望这种数千年前就存在的声音,比后来的钢琴等等更有可能在太空里找到知音。
[外科医生♂ 2009-12-05 16:23:41]
(妈)4724. 《忆故人》
一段 感怀
茅斋满屋烟霞,兴何赊,老梅看尽花开谢,山中空自惜韶华。月明那良夜,遥忆故人何处也。
二段 忆旧
青山不减,白发无端,月缺花残。可人梦寐相关,忆交欢会合何难。叠嶂层峦,虎隐龙蟠,不堪回首长安。路漫漫,云树杳,地天宽。
三段 知我
慨叹参商,地连千里,天各一方,空自热衷肠。无情鱼雁,有留韶光,流水咽斜阳。
[外科医生♂ 2010-02-12 12:50:28]
(妈)9855. 做为给大家的新春礼物,我上传一份《流水》的正宗古琴谱局部,此不同于简谱或五线谱,含音位及指法。其音位可以勉强被译成简谱或五线谱,但指法则难以体现了。记录琴曲称为“打谱”。从孔子时代起,古人打的古琴谱便是如此,又称为“天书”。
由于古琴讲究“绕梁三日”、“大音希声”、“此处无声胜有声”,所以听录制的曲子与身临其境地听曲子完全是两回事。下面这首纯古琴的《梅花三弄》节本,大家就凑合着听吧。
古琴的最高境界亦即“无弦无琴”,与“心中无剑”同理。
待我有空,再来和大家一起玩,琴棋书画诗酒茶,将尽力奉陪。
新年即至,心情如行云流水般自由,似清风明月般坦然。祝大家心中无剑,春天快乐!
[外科医生♂ 2010-02-13 05:49:40]
(妈)9933. 学古琴最好从正宗“天书”,而不是简谱或五线谱开始。
脱离经典的琴萧合奏对《梅花三弄》的诠释,纯古琴的韵味有所不同:
第一段主旋:梅枝初发,星星点点;
第二段主旋:尽情开放的梅花在清风中摇曳;
第三段主旋:最后花瓣翩然飘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落落大方,潇洒风度。
幽幽乐曲,令人回到情感细腻而步履缓慢的古时,个中滋味,实难言表。
[西外♀ 2010-02-16 20:16:14]
(妈)10106. 外来的票友会唱戏(部分):
[外科医生♂ 2010-02-18 15:06:38]
(食)670. NO,
我约了我的古琴老师下周二到家里来吃饭,想听听老师对<往日情怀>的看法。我觉得此曲不适合古琴,但我不懂作曲改编,还是听听老师的话吧。之后,我会把老师的意见发上来。
咱俩曾讨论过<忆故人>古琴曲,你听过吧?我认为它是东方式中国版的<往日情怀>,它不张扬,不宏亮,在一片内敛的细腻中,默默地肝肠寸断。
不知为何,我觉得现代人根本写不出好的古琴曲。有人尝试过,我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小丑”的味道。现代人的心态早已远离了古人。
[无名小卒♀ 2010-02-25 16:55:46]
(主)2632. 珍惜生命/2628,#2622是《高山流水》古筝版,这个是古琴版:
[青青小草♀ 2010-03-25 17:55:24]
(主)3487. 外科医生:欢迎你归来,特选一首古琴曲《鸥鹭忘机》送给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ptY64M_EsY
[外科医生♂ 2010-03-30 06:11:26]
(主)3580. 青青小草,
心静之时,我才听古琴曲,我对此非常挑剔,惟恐辜负了匠人匠心。今天我听了你送的《鸥鹭忘机》,深深地谢谢你!
《鸥鹭忘机》,又名《忘机》,英文译名《Return to Simplicity》,由宋代刘志方所作。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
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篇》中的《好鸥鸟者》:“海上之人有子欧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鸥鹭忘机” 指上述寓言的前半部。 心无纷竞,光明磊落 ,自甘恬谈,与世无争,则同类异类均可亲近,恰如李白所言“心静海鸥知”。然而,现代人的悲哀在于机关算尽,巧诈满心。
此曲于无意之间,还表现了“海日朝晖,沧江西照,群鸟众和,翱翔自得”的意境,将人心引向美丽开阔的大自然。
此曲由两个乐段加一个泛音的尾声组成。在你传的这个版本中,乐段弹得不错,泛音部分稍显混浊,欠缺空灵清明。
PS。另外,那个吹萧的装模作样地一个音都没出,笑。
PPS。哈,我看见“一叶舟”了!
[吾临天下♂ 2010-03-30 08:17:44]
(主)#3580青青小草: 吾人当时听了你选送给外科医生的《鸥鹭忘机》,被“一声已动物皆静”的美妙乐曲所触情,今天读了外科医生对此曲的心语,句句余韵无穷,细细品之,让人有超凡入神之感。
[青青小草♀ 2010-03-30 17:33:26]
(主)3591. 外科医生:谢谢你对《鸥鹭忘机》古琴曲的精辟论述。同意你说的,欣赏古琴时一定要心如止水。如今这种浮躁的心态和喧闹的环境,很难使人坐下来,静心地去体会《鸥鹭忘机》要表现的那种“心静海鸥知”的意境。你对此曲细致入微的解释,为曲子本身增添不少光辉。(老吾说的第二创作)我仔细琢磨你的话,情不自禁地再回去欣赏,慢慢地品味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真是又“过把瘾”了。
[珍惜生命♀ 2010-04-15 16:32:14]
(妈)11582. 中国书房-(部分)
四月在首博拍的中国古典书房(只是部分)。因为看到这古琴很喜欢,想让外医生看看评评。书房的另一半放了一张书桌上有文房四宝。拍琴时用了闪光灯。还想拍书桌时被馆里的工作人员制止才知不能用闪光灯。虽然知青大姐推荐的古代画展没时间去看(谢谢信息),但在首博也看了不少中国画古代和近代的都有。我去时还有清代(1644-1911)外销瓷器展也很好看。我照了些照片不太满意,有兴趣的朋友可看一下这个网页: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Contents/Channel_291/2010/0201/14544 /content_14544.htm。
[No♂ 2010-04-27 05:12:37]
(No·琴·人)4.琴
人--Mr.B (孔已己)
[No♂ 2010-04-29 12:10:56]
(No·琴·人)5.古琴簡介:
[No♂ 2010-04-29 12:16:30]
(No·琴·人)6.吴兆基评古琴弹奏注意事项:
[No♂ 2010-04-29 12:49:58]
(No·琴·人)7.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1
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2
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3
[No♂ 2010-04-29 12:58:36]
(No·琴·人)9.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4
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5
貫通三才的神器--古琴6
[No♂ 2010-05-01 04:06:16]
(No·琴·人)14.电影'赤壁'中, 周瑜与孔明斗琴片段, 非常精彩!
本栏目相关链接:No的博客 - 《琴·人》
本页被读过2780次。This page has been viewed 2780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