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到主页

No的博客







登录名


感慨一下七七级毕业三十周年 (转载)


2012-02-27


感慨一下七七级毕业三十周年
来源: 翦一休
2012年1月,是大学七七级毕业三十周年。
国内同学的纪念聚会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据我向周围朋友打探,七七级今年的紀念活动,声势很大,就好像全国七七级的同学都动起来了似的。我也想回校参加活动。可惜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插着公司,要想专程回去一趟,实在有点儿奢侈。不过,纪念活动还真是撩起了一点儿怀旧的心情,激活了这么多年想说说七七级的 “年级情节”的愿望。不为竖碑立传长篇大论,就图了个愿。
我一直觉得七七级跟其他年级有点儿不一样。不是因为我是七七级的就这么说。首先七七级进校就跟所有其他年级都不同。从文革开始到恢复高考,中间有十年空白。在这期间大学要么关门,要么进不进大学与读不读书一点儿关系没有。只有那些真正想读书又爱读书的人,才会在政府反复明确宣布书最好不读,读也白读的时代,不抱任何功利目的地为读书而读书。要不说七七级有点儿书本气呢。读书在当时可能只是排遣或爱好,但却无意中为那场姗姗来迟的高考打下了基础。要知道,从1977年10月21日宣布恢复高考,到1977年12月10日开考,中间只有六周时间,根本没有时间从容准备。因此,那次高考拼的是老底,拼的是到工厂到矿山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然而书本没丢基本功还在。有的七七级同学觉得自己能从570万考生录取27。3万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很聪明,素质高,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七七级胜是胜在小李飞刀出手快,跟聪明不聪明没关系。又有人说77年的试题特别浅,所以七七级占了便宜。这种说法也有问题:竞争都是横向的,胜负定于一拚。纵向比没有意义,就像你不能说你现在知道相对论就比牛顿聪明一样。七七级的同学会说,给我一点时间复习,我会考上更好的学校。所以还是那句话,77年考试是一个突然袭击。面对突然袭击,仓促上阵,能够攻城拔寨,就算七七级对此有点儿得意,也不能算目中无人忘乎所以吧?有贾岛“剑客”为证:“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对于一些七七级同学来说,入学也有点儿惊险。人民日报1977年10月21日头版关于恢复高考的通知是这样界定招生对象的:“今年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包括按政策留城而尚未分配工作的)、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二十岁左右,不超过二十五周岁,未婚。条件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革命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在校的高中学生,成绩特别优良,可自己申请,由学校介绍,参加报考);身体健康。另外,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到三十岁,婚否不限(要注意招收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高中毕业生)。”我相信当年不知有多少人反反复复逐字逐句地读过这段文字。坦率地说,这个通知写得有点儿粗糙,文字前后反复语气含混。光年龄就划了三条杠:二十岁左右,不超过二十五岁,放宽到三十岁。另外又加了三个括号来扩大范围。文字表述也不清楚,什么叫“要注意招收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两届高中毕业生?”明眼人一看就知,这通知是一个紧急决定的产物。事实上,虽然八月六日已经决定恢复高考,但直到九月二十日经邓小平批示,教育部才最终决定停止原定的七七年推荐招生而改为恢复高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么大的改变,不仓卒才怪。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怎么感激邓小平都不会过。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通知没有为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关上大门。我是初六八级的,过了二十五岁,又没上过高中。通知中没有明确说可以报考,但也没有说不能报考。让不让考,就看单位怎么解释这份发挥空间很大的文件。我宁愿相信这种发挥空间是一些胸怀宽广目光远大对读书上学报有发自内心的认同的人们的蓄意而为。耐人寻味的是,从我们这批人入学还算一帆风顺来看,社会和单位对于上学读书的支持和尊重,远远超出了我们这些做着大学梦的毛头小子的预料。中国社会源远流长的对读书和读书人的抬爱,不是十年对文化的反动所能颠覆得了的。
七七级入学是七八年三月的事。七八年是个什么年代?那是刚从文革走出来的年代。我们年级一位有心的同学,保存着当年学校发给每位新同学的欢迎词,弥足珍贵。我借花献佛,把它贴一段在这里,作为纪念。欢迎词是这么写的:“新入学的战友:红梅报喜讯,战鼓迎新春。十一大路线指航向,抓纲治国见成效。看,神州大地春满园;听,祖国四方传捷报!在这举国欢歌庆胜利,万马奔腾齐跃进的战斗声中,我们满怀革命激情,热烈欢迎你们—---又一批朝气蓬勃的新战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亲爱的新战友!你们光荣地接受了党和人民的选拔,担负着社会主义祖国赋予你们的历史任务,即将踏进大学的校门。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是华主席抓纲治国英明决策的丰硕战果!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迫切召唤!让我们并肩战斗,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奋勇前进吧!”这些文字今天读起来,恍若隔世,其文风和我们前一段时间有幸反复聆听并摇头叹息的北朝鲜纪念金正日逝世的文宣有几分相似,在读多了北岛舒婷王朔韩寒李承鹏们之后,我们也许会对这些文字报之一笑。但如果我们因此对它们取倨傲轻慢的态度,就是对历史不敬了。这段欢迎词用很八股的文风所记录的,是一个不论对国家还是对我们自己都是历史性的时刻,又岂是北朝鲜的廉价煽情可比?坦白地说,它们今天读来甚至很亲切。人就是这样,在知道再也不必担心走回头路之后,走过的山路也就显得不那么崎岖艰辛了,路上的别样风景甚至会留在心中。我还记得当年读到这些文字时的喜悦,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如今,经过三十年的打拼,七七级迎来了毕业三十周年。七七级的年龄跨度大,到今年年纪大的同学很多已经退休,年纪小的也已进入不惑之年。就大多数同学而言,事业上大局已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感情的疾风暴雨早已平息,年轻时的打球跑步熬上一夜第二天照样上课的精神头已不见踪影,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件时不时的会要求关照。这就是今天的七七级。而再过十年,当七七级下次聚会纪念毕业四十周年的时候,保不准有些同学会永远地离开了。(但愿不会如此!)岁月催人,因此这次同学聚会难免有些伤感沧桑的味道。然而,相对于重新集结的喜悦,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气应当还在。当再次相聚,我们可以把许多过去没有讲后来又不能忘的故事重新讲过,去掉一些青涩,添上一些老成,灵犀一点,来一次回到青春时代的时空穿越。我们可以再经历一次灵魂的朝圣,相逢一笑,洗净铅华。这样的聚会人生又能有几次?这样的同窗之谊一个人又能有几多?所以,让我们祝福这毕业三十年后的重逢。

77、78级现象
2012-01-31


我们这代人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是在运动中度过的,基本没有很好的学习过文化课。什么文革,学工,学农,学军,写大字报,捡粪,拉练,串联,批师道尊严,判林批孔,反击右倾反案风等等等等。这是世界教育史上从来没有的现象,却被我们这些人亲身经历和实践了。

说到感恩,我们这两届人都感谢一个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们这代人的今天,他就是邓小平。没有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难逃上山下乡的命运,中国也不会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尽管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但如果没有邓的改革开放,中国就很难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现象,美国也不会有430万华人。看看三十年前的中国,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天翻地覆的进步是不争的事实。曾几何时,台湾人看不起大陆人,当年有种说法是如果大陆的上GPD高于台湾就谈统一,现在没有人说这话了,因为他们还没有明白怎么一回事大陆就有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而且大大超出了他们给出的条件。我和许多去过台湾的陆客聊过就没有不说台湾落后的。
1977年邓小平复出工作后,自告奋勇抓教育科技,并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进行的就是高招制度改革,废除"文革"中一度实行的"工农兵推荐"制度,恢复高考制度和相应的教育体制。当年冬天,"77级"参加考试并于次年春天入学。紧接着,"78级"春天考试,秋季入学。都说这两届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大学生中最刻苦的人,这话一点不假。我们幸运的抓到机会,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幸运,但同时深知机遇来之不易。我们努力刻苦,发愤图强,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这代人从一入大学就被社会的需要赋予了历史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77、78级"大学生很快就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重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也是社会的怪胎,没有很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更多的是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励练出来的对社会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只有中国社会才能出现77、78级现象,就像只有美国社会才能出现黑人总统一样的不可思议。说我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不如说我们是被赶到历史舞台上的一群草根。对社会我们担负了回避不了得历史重任,对家庭我们同样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我们是即深刻又浅薄,即骄傲又自卑,即传统又开放,什么都董又什么都不懂的矛盾混合体,是用小米加步枪样的知识结构投身到社会变革和改造中去,在不知到自己到底半斤八两就被推到历史舞台上唱主角的一群人。
30多年前的那一场高招制度改革不仅改变了那两届大学生的命运,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文革"十年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文化教育。 政坛"77、78级"现象耐人寻味,从政治对教育的相互影响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有着更深刻的时代意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方面,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减少人员、下放权力、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另一方面,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82年,确立了新的干部人事工作的"四化"方针,即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建立干部任职期限制度和离退休制度;改革干部选拔方式,在传统的委任制基础上,探索实行公开竞争的选任制和考任制,从群众公认、有能力、作风正的同志中选拔领导干部,不仅拓宽了领导干部的来源,而且激发了人们干事业的热情,为年轻干部特别是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在这种良好的体制和社会环境下,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脱颖而出,担任各种领导职务,成为干部队伍的生力军。

可以说"77、78级"已经成为一种中国社会现象,而它的出现从宏观上来说是必然的,是与社会需求、时代机遇紧密相连的。中国改革开放需要这样一批人。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可否认,"77、78级"现象的出现也有个人的因素、甚至可以称之为偶然的因素。这些人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展现出突出的个人因素:因在社会底层磨炼多年,凭着个人努力考上大学,有着较强的奋斗精神,所以能够较快地成长起来;由于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在工作岗位上易于较快地与他人形成适当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是,一个人能否得到提升,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机会的出现,而机会并不是同时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再如,所在单位的内部环境、内部风气,上级领导的赏识;又如,个性的差异可以导致不同结局,等等,都对人的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样是这两年入学的学生,也有身居高位而最后因腐败而落马的。
如果将"77、78级"作为一个群体来看,绝大多数人成为当今社会的骨干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但是,能否成为领导者、特别是能否成为高级领导者,则有一定的个体因素起作用,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从总体上讲,"77、78级"所展示的共同特点,足以使人们从共性上分析历史的必然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77、78级"现象终会成为历史的名词,新一代各级领导者将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成为中坚,这在基层乡镇乃至县级领导班子中已经显露出来,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77、78级"现象会在历史记录中留下独具色彩的一笔。
转发北美77级朋友们的来信,唤起我们大学时代美好的回忆。

吴小琦

本页被读过3109次。This page has been viewed 3109 times.

评论: 上贴指南

用户名

性别
男(Male)
女(Female)

内容 作者 时间 ..
4.还以为“衔不住”是妹子呢,整了半天是大姐。

NO, “对微网的某些网友, 可能会感触良多。” 这“某些网友”应该包括老吾,老刘,CZ,大漠清泉吧。
潜水队员♂2012-02-28 00:24:35
3.NO, 谢谢分享!“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幸运”,没错,那就是当初俺的感觉, 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衔不住♀2012-02-27 21:58:16
2.好文!感谢分享!外乡人♀2012-02-27 19:49:45
1.刚打开邮箱, 我的忘年交朋友, 转发了这个给我. 对于我来说, 有助于了解一段历史, 但对微网的某些网友, 可能会感触良多. 特转于此, 与大家共享.
此贴被No于2012-02-28 02:30:01修改。
No♀2012-02-27 02:57:11